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《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描绘了一幅到2030年的体育生活新图景:培育一批世界级体育企业和赛事,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。
这份文件不仅为体育产业注入强心剂,更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。从“商场里打球”到“深夜里健身”,从“观看国际赛事”到“领取体育消费红包”,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。
01户外运动升温:山地、水上、低空项目全面开花
户外运动迎来差异化发展新机遇。政策明确支持山地户外、水上、汽车摩托车、航空等户外运动项目,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。
更令人兴奋的是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我国将开展低空运动、航空模型运动、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,促进低空体育消费。这意味着更多普通人有机会接触和体验航空运动。
02冰雪惠民:设备更新有补贴,南方也能畅享冰雪乐
冰雪运动爱好者迎来利好。政策明确将持续发布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,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。
国家还将深入实施冰雪运动“南展西扩东进”战略,巩固和扩大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成果。无论南北,冰雪运动将更加触手可及。
03青少年体育:学校教练员扩容,三大球培训为重点
青少年体育发展获得特别关注。政策要求加强学校体育教练员队伍建设,以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田径、游泳、武术等公益性青少年赛事为重点。
推动青少年掌握体育技能,完善青少年体育培训制度标准。这意味着孩子们将有更多专业渠道培养体育特长,校园体育生态将更加丰富多元。
04空间革命:厂房变健身房,城市角落成健身宝地
最直观的变化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空间利用上。政策鼓励依法利用工业厂房、商业用房、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。
充分挖掘城市各类“金角银边”空间,配建群众身边“小而美”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。那些被闲置的角落空间可能很快变成家门口的健身乐园。
05业态融合:商圈引入体育业态,场馆打造沉浸式体验
商业与体育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。政策引导商业综合体、景区、商圈、街区等引入体育健身、赛事活动等业态。
支持在体育场馆、体育公园、运动营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。购物时看场篮球赛,逛公园体验虚拟滑雪,这些场景将不再稀奇。
06时间延展:场馆延长开放,夜间体育消费迎新机遇
为满足不同人群的时间需求,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延长开放时间,促进夜间体育消费。夜跑族、下班后的健身爱好者将有更多去处。
07 国球惠民:乒乓球进社区公园,设施建设提速
国球乒乓将继续深入基层。政策要求持续开展“国球进社区”、“国球进公园”活动,推动户外运动设施、全民健身中心、体育公园、社会足球场地等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。
08 赛事升级:培育国际品牌赛事,纳入奥运积分体系
赛事爱好者将迎来更多高质量观赛选择。政策提出要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,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。
支持将有条件的赛事纳入奥运会积分赛(资格赛)体系。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,推动道路、水域等公共资源进一步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。
09 实惠举措:消费券、满减、数字人民币红包来了
最实在的是系列惠民举措。政策优化赛事服务管理,提高可售(发)票数量,让更多人能亲临现场观赛。
对符合条件的体育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。各地可推出发放体育消费券、消费满减、积分兑换奖励等优惠举措。有条件的地区还将发放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红包,真金白银鼓励大家动起来。
从现在到2030年,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而这一切最终都将转化为我们每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丰富选择。运动起来,既是享受生活,也是参与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。
记者:文 菱 凌 慧
编辑:赵书冉
审核:常俊青 赵 婧
监制:张泽华 和 岩声明:奔腾融媒原创稿件